当前位置:首页 > 话术 > 正文内容

医美机构鼓吹“18岁后就得抗衰”?当心遭遇话术诱导后的消费陷阱

早间资讯网5个月前 (12-13)话术27

随着医美行业的火爆,不少年轻人愿意为美买单。然而,为抢占市场扩展客流,一些医美机构在宣传时大肆贩卖容貌焦虑、年龄焦虑,鼓吹“抗衰越早越好”“18岁之后就要抗衰”,引得求美心切的年轻人盲目做医美,忽视了其真实需求。

刚20多岁就被建议“必须抗衰老”

“各种App都在给我推送抗衰项目的医美广告,宣称‘越早抗衰越好’。”北京市海淀区某高校研究生林雅近日表示,刚20出头的年纪,明明还很年轻,但按照医美广告中的说法,竟然已经到了“必须抗衰抗老”的时候了。这样的广告看多了,不免让人感到焦虑。

林雅所吐槽的,正是医美抗衰抗老项目“盯”上年轻人的普遍现象。记者调查发现,当下很多医美机构打着这样的广告:“25岁抗初老有点晚,人18岁之后就开始衰老,抗初老越早越好”“从20岁开始,皮肤里的胶原蛋白就以每年1%的速度递减,肌肤进入自然老化的阶段”等等。

随着医美行业的火爆,不少年轻人愿意为美买单。《中国医美行业2023年度洞悉报告》显示,受访的医美潜在消费人群平均年龄为28岁,其中30岁以下的占75%;25岁以下人群中,29%计划在2023年增加医美开支或尝试更多项目。在此背景下,不少商家将目光放在年轻人身上。然而,为抢占市场扩展客流,一些医美机构在宣传时大肆贩卖容貌焦虑、年龄焦虑,鼓吹“抗衰越早越好”“18岁之后就要抗衰”,引得求美心切的年轻人盲目做医美,忽视了其真实需求。

广告宣传“抗初老”“抗衰要趁早”

近日,记者向几家医疗美容机构咨询“20岁出头做什么项目能够保持皮肤白嫩”,多家机构推荐抗衰项目:有的推荐热玛吉;有的推荐超声炮,并称“这款是最火爆的”;只有一家告诉记者“20岁出头暂时无须做医美抗衰项目,建议平时做好护肤”“医美方面可以考虑做一些基础的嫩肤和注射补水项目,过四五年再进行抗衰”。

通过搜索一些医疗美容广告发现,有许多广告宣传“抗初老”“抗衰要趁早”,大部分产品对“抗初老”的定义是20岁到25岁,有的甚至低至18岁。有的广告称“虽然建议25岁抗初老,但对于抗初老的年纪,医学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后以一些常见且宽泛的皮肤状态来定义“初老”:“如果你出现以下情况,可以把抗初老提上日程:素颜时,脸部毛孔粗大、干燥暗沉、没有光泽;胶原蛋白流失,皮肤摸起来松弛、没有弹性;做比较大的表情时,有鱼尾纹、抬头纹、眉间纹等。”

不少受访者认为这种宣传存在问题。“罗列的这些症状,普通人基本上都有,就算没有,在这种暗示下,也会感觉自己有。20多岁就采取大项目抗衰,那么30岁、40岁怎么办呢?有黑眼圈应该早睡觉、健康饮食,调整生活状态,而不是去打‘熊猫针’(一种解决眼周色素暗沉、眼周填充的医美项目)、做各种眼周抗衰项目。”山东的王女士说。

“20多岁的年轻人过度抗衰是不可取的,人的衰老是由端粒决定的,在年轻的时候本身不存在衰老的问题。现在一些年轻人抗衰主要是在医美机构的忽悠下、对衰老抵触进而产生焦虑情绪,过度抗衰会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山东省枣庄市某三甲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张女士说。

低价吸引年轻顾客多重话术诱人下单

采访发现,除了用“抗初老越早越好”诱导年轻人消费外,还有一些医美机构打出“低价”“超低价”吸引年轻人走进美容院。

近日在社交平台、第三方投诉平台以“医美”“低价”“贩卖焦虑”等关键词多重检索发现,不少年轻人被低价医美项目吸引,实际消费时却被店家以多重话术诱导加钱下单。例如,一消费者投诉称,店家在某购物平台发布低价套餐引流,用团购链接“钓鱼”。该消费者被店家在平台上显示的低价吸引,到店后,主管称“暂时没有可以提供服务的美容师”,未提供消费者所购买的服务,却向其推销各种其他医美项目。

“办卡充值的起步价是5000元,店家告诉我当天办卡价格划算,可以冲抵当天的消费1080元,并额外赠送项目。倘若我选择不办卡,就不可以享受优惠价格,只能以原价买单。最终,我头脑一热,在诱导下办了卡。”该消费者说,“现在很后悔,商家通过低价引流的手段把消费者吸引过来,再诱导我充值。”

“医美机构以低价吸引消费者后,变相要求加钱、升单的行为有欺诈、虚假宣传、侵犯消费者的知情权之嫌,表面上让利给消费者,实际中可能存在隐性收费或者线下推销等,提升客单价、增加收入。”北京市律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郑中臣说。

医美广告不得对效果作保证或承诺

按照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医疗美容广告执法指南》规定,医美不得以广告形式对其诊疗效果作保证或承诺。不加说明地宣传“抗初老”,容易被理解为在项目实施与既定效果之间画了等号,属于违规行为。但整治的困难也不容低估。有的美容机构会对客户进行一对一推销,不仅外人无从取证,而且事后当事人也可否认。在网上“种草”贩卖容貌焦虑,通常伪装成与机构无关的“个人体验”,不深究就难以知晓其与医美机构暗通款曲。

由此看来,细化全过程监管,才能避免误导式宣传“见缝插嘴”。摆在台面上的承诺、发布公共场所的广告等,或许还不算太夸张,但暗地里跟消费者口头宣扬的内容,就可能十分离谱。这些项目最初标出的价格很低,但消费者一旦上钩,种种升单套路就会接踵而至。也就是说,每个服务环节都可能存在贩卖焦虑和鼓动消费的话术陷阱。

要加强科普畅通举报维权途径

当下的信息化时代,相关权威部门如果能对消费者强化引导和帮助,可起到对冲误导和减轻焦虑的作用。担心、焦虑等,是很难抵御的情绪,并且贩卖焦虑的套路经过长期谋划,在强大的话术攻势下,平时很理性的人也可能一时出错。对于消费者的类似心理弱点,既要强化知识普及和话术揭露,更要畅通举报维权途径,若时机成熟,不妨专门针对医美推出消费“后悔权”,让消费者有冷静和纠错的机会。

亮眼的统计数据、日益增多的各类美容机构、庞大的消费群体等,无不预示着医美是一个前景十分光明的行业。但巨大的医美需求与频现的医美乱象之间形成鲜明反差,让人想美容却不敢、已接受服务又感到后悔。让消费者能够安心地变美,已成社会的一大期盼。整治医美乱象,则应从整治贩卖焦虑开始,对于“18岁就得抗衰”式鼓吹,更应该一发现就严管,进而斩断误导宣传向行动发展的链条。

(海报新闻编辑陈凤祁综合法制日报、中青网、中国质量新闻网、北青网等)

(来源:海报新闻)

免责声明: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友自行上传或转自网路,如有侵犯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处理并致以最深的歉意。邮箱:marssir@vip.qq.com

本文链接:https://news.zaojiaoguan.com/news/23303.html

分享给朋友:

“医美机构鼓吹“18岁后就得抗衰”?当心遭遇话术诱导后的消费陷阱” 的相关文章

奈飞带路,韩剧踩进中式陷阱

奈飞带路,韩剧踩进中式陷阱

作者|魏妮卡 编辑|李春晖 暑期档剧集纷纷收官,2024年剧集招商已经开启。当我们还在争论国剧群雄混战、谁主沉浮时,邻国竟然传出一个爆炸性消息——“韩剧市场崩了,明年恐无剧可看”。 多数人的印象恐怕还停留在:韩剧是在Netflix带领下大步走向世界的东亚“尖子生”。从《王国》到《鱿鱼游戏》,只用了三...

巴西多地遭遇高温天气

巴西多地遭遇高温天气

11月14日,两名男子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帕拉诺阿湖中消暑。 近日,巴西多地经历热浪袭击。巴西国家气象研究所已将15个州和联邦区列入气温高于平均水平的“危险”警报中。根据预测,接下来的几天,部分地区气温将超过40℃。 新华社发(卢西奥·塔沃拉摄) 11月14日,人们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红海滩上等待冲凉。...

太原:“同城美女”诱惑 掉入电诈陷阱

太原:“同城美女”诱惑 掉入电诈陷阱

太原:“同城美女”诱惑 掉入电诈陷阱 小伙网上娱乐时被拉入QQ群,群员称可以约会“同城美女”;男子路边捡到一张小卡片,立即扫码准备与“美女”邂逅……11月28日,公安杏花岭分局通报两起诈骗警情,提醒广大市民防范此类披着色情外衣的刷单骗局。目前,警方已封堵一款涉诈APP。 11月24日,公安杏花岭分局...

保障老年人健康触网,抖音严打冒充名人、土味情话诱导等行为

保障老年人健康触网,抖音严打冒充名人、土味情话诱导等行为

图说:抖音近日发布“老年人权益保护专项”治理公告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新民晚报讯(记者 金志刚)近日,抖音发布“老年人权益保护专项”治理公告,对各类面向老年人进行“流量收割”的违规现象进行全面治理,重点打击冒充名人、土味情话诱导、利用老年人卖惨博流量、领收益骗互动四大违规行为。其中,对利用老年人卖...

保障老年人健康触网,抖音严打冒充名人、“土味儿情话”诱导等行为

保障老年人健康触网,抖音严打冒充名人、“土味儿情话”诱导等行为

近日,抖音发布“老年人权益保护专项”治理公告,对各类面向老年人进行“流量收割”的违规现象进行全面治理,重点打击冒充名人、“土味儿情话”诱导、利用老年人卖惨博流量、领收益骗互动四大违规行为。其中,对利用老年人卖惨博流量的矩阵团伙共101个账号,予以封禁相关账号权限的处罚。 据悉,抖音近期升级了“老年人...

遭遇欠薪怎么办?四川省欠薪举报投诉渠道公布

遭遇欠薪怎么办?四川省欠薪举报投诉渠道公布

封面新闻记者 赵奕 12月22日,封面新闻记者从四川省人社厅获悉,为进一步畅通农民工欠薪维权渠道,深入推进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切实维护农民工劳动报酬权益,四川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向社会公布全省欠薪投诉举报渠道。 如果劳动者遭遇欠薪问题,可通过电话、网络或直接到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窗口,向用工所在地...

朋友圈“晒票”要当心

朋友圈“晒票”要当心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 消费者在网上购买的演唱会电子门票却不能绑定进场,这是怎么回事?消费者与票务公司联系核实后才发现,门票已经被他人注册绑定,原因是消费者的男友在朋友圈“晒票”,不慎将票面二维码信息暴露,导致门票被他人冒名绑定了。近日,江苏省南京市浦口区市场监管局江浦分局针对一起较为典型的消费纠纷发布...